您的位置: 云南文明网首页 >> 公示公告 >> 2022年一季度“中国好人榜”云南省候选人推荐公示 云南文明网

2022年一季度“中国好人榜”云南省候选人推荐公示

发布时间:2022-03-02来源:云南文明网

根据中国文明网“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有关要求,现对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云南省拟推荐的周国忠、邵立泽、李玉兰、邓爱民、王光明李雪雁、蒋文才、肖美珍等8名候选人予以公示。

广大干部群众对所推荐对象如有异议,可通过来电、来信等形式向云南省文明办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的,请加盖本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请使用真实姓名并提供具体联系方式。

公示时间:2022年3月2日至8日

联系人:云南省文明办思想道德建设处 张耀匀

联系电话:0871-63992078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广福路8号

邮编:650228

 

2022年3月2日

云南省文明办

周国忠:医学博士科研科普“两手抓” 义务科普急救知识惠及20000余人

周国忠,男,1982年1月生,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在读博士。周国忠是一名急救医生,也是一名医学博士在读生和普及群众专业急救知识的志愿者。周国忠应用专业知识,设计通俗易懂的课程内容,从2018年起,带领团队深入昆明多所高校、多个社区,义务向群众科普急救知识,辐射受众两万余名。周国忠获评2021年上半年“昆明好人”荣誉称号。

儿时治病救人的梦想鞭策永攀医学高峰

因为儿时一次意外骨折住院,周国忠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专业和关怀,自此在心中埋下了梦想的种子——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白衣战士”。2006年周国忠从河北医科大学毕业顺利进入云南省急救中心成为一名院前急救医生,深知急救医生责任重大,工作中更是需要时刻绷紧神经,周国忠不敢有半点马虎。

周国忠在急救中心工作的12年里,受到患者及家属表扬多次,从未有过投诉。因其突出的工作技能和知识水平,周国忠还成为了云南省急救中心最年轻的带教老师,发挥起院内“传帮带”的桥梁作用。2014年周国忠就读硕士研究生时,开始对医学科学有了一定了解,渐渐意识到科研和临床对医生来说同等重要,而科研方面恰好是自己当时的短板,如果临床和科研都有所成就,便有可能成为医学家,造福更多的病患。

工作之余周国忠开始“疯狂”学习,通过三年的奋战,周国忠收到了昆明医科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学习后,周国忠成为云南第一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感染疾病》发表论文的人员。

带领团队用专业知识普及急救知识

科学研究之余,周国忠想到自己在急救中心工作时,很多本应能挽救的人,因为现场无人了解施救方法而错失“黄金4分钟”失去生命,令他萌生了义务做急救科普的想法。

2018年,周国忠加入“春城爱心团队”,成立了一个专门为老百姓做义务急救培训的团队。周国忠是团队的主要负责人,除了到现场培训,还负责课程设计,师资的培训与指导。团队从成立至今,已经在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中医药大学、昆明医科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建立了定期公益培训站点。除此之外,周国忠还受邀到云大附中、师大附小、东华幼儿园、桃园社区等学校和社区给老百姓做急救公益培训。截至目前,团队已经免费培训了心肺复苏20000余人。

为了推广急救科普,周国忠还主编了专著《原来可以这样学急救》和《院前心肺复苏》,曾在全国最大的医护论坛“丁香园”上讲授心肺复苏课程,被聘为科普中国“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紧急呼叫120”栏目主编,定期撰写急救科普文章,只为让更多群众能多了解一分急救知识,能在危急关头能力所能及地伸出援手,减少因贻误时机而丧失生命的情况发生。

曾经,周国忠是一名优秀的急救医生,他用自己的双手拯救了无数的生命。现在,他是一名医学博士,他心怀大爱,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教会更多人拯救生命,播撒下一粒粒“救命的种子”。

 

邵立泽:青年职工爱心捐献干细胞,救人危难显美德

邵立泽,男,1997年1月出生,腾冲市马站乡人,2020年6月毕业于保山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现就职于云南建投第一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德宏州陇川县麻栗坝灌区工程项目经理部。乐于助人的邵立泽,经常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在还是学生时就申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2021年8月2日向1名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是云南省完成的第25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是德宏州完成的第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

热衷公益显爱心

2015年,刚上大一的邵立泽看到学校组织开展无偿献血活动,他积极响应,踊跃报名,奉献爱心。第一次献血就捐献了400毫升,此后,不定期献血,成为了邵立泽延续了多年的爱心习惯。除献血外,邵立泽还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2017年6月1日,邵立泽组织保山学院园艺协会的志愿者到保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与师生们一起庆祝“六一”儿童节,他带领志愿者们一行了解了孩子们的生活,并送上节日的问候。

爱岗敬业做表率

自参加工作起,邵立泽就积极响应云南建投集团“爱岗敬业、珍惜岗位、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行为准则,刚到项目的第一个月恰遇麻栗坝水库东干渠城子渡槽跨南宛河段渡槽倒塌,他所在的项目经理部主动向请缨参加抢险,他也主动报名参加这次抢险。经过两天的抢险南宛河上游被堵的水逐渐散去,周围的农田、农作物得以保全,受到了当地农户的赞誉。

危难救人扬美德

怀着治病救人的决心,还是学生的邵立泽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2021年5月19日,邵立泽接到云南省红十字会的求助,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血样初筛成功。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他先后配合红十字会到芒市、昆明做了两次采集前的全面检查比对和血样高分辨筛选,并于6月18日到德宏州人民医院做了捐献前的体检。

7月21日,德宏州红十字会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云南省分库通知,邵立泽体检符合捐献要求,根据患者移植计划,需要在7月28日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捐献。经过严格的疫情防控相关流程后,邵立泽顺利抵达昆明,并于8月2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完成了干细胞采集。目前,移植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志愿者和患者状态良好。据了解,这是德宏州完成的第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云南省完成的第25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志愿者6年之后,邵立泽的捐赠意愿得以实现。他说,家人对他很支持,为自己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感到自豪。同时,他也呼吁,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捐献者的身体并没有伤害,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捐献,让更多的颜临垂危生命获得新生。

 

李玉兰:诚信经营,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李玉兰,女,1970年8月出生,无党派人士,昆明市东晟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1999年李玉兰创办了“昆明市盘龙区石花苗圃”,与工人同吃同住,资金短缺时,她掏空积蓄但绝不拖欠工资。几年来,李玉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植各种大规格苗木产品,质量过硬价格合理,赢得客户青睐。近年来,李玉兰荣获省、市“双学双比女能手”“巾帼文明标兵”和“模范致富带头人”等殊荣,获评2021年昆明好人荣誉称号。

创业艰辛不言放弃

1999年,李玉兰看到了观赏苗木产业的商机,在昆明盘龙区花渔沟社区石关村租地60亩,创办了“昆明市盘龙区石花苗圃”,从此走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万事开头难,对于隔行如隔山的李玉兰来说,这行没有她想象中的那样顺风顺水。土地租到后,她在村里招募村民,与工人们吃住在苗圃中,用1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苗圃规划、房屋、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在资金短缺的前提下,她也绝不拖欠工人工资。

不懂苗木种植专业技术知识,她白天找人学习苗木种植技术,晚上自行研读科技书刊。她说:“创业时的苦,直到现在都不会忘记,50万元借款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修剪苗木使双手磨得满是水泡,疼得拿不起筷子。”可是,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苗木种出来,李玉兰又开始寻找销路。只要看哪里有建设工地,就去推销苗木。在一连去了3次一家绿化公司后,终于卖出了第一单苗木。

诚心经营获得好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年来,李玉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悉心培植以红花木莲、云南拟单性木兰、滇朴、五角枫、枫香、银杏等云南特色乡土树种为主的大规格苗木产品,凭借良好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赢得客户青睐和好评,带动了更多村民就业,提高他们的家庭收入。

李玉兰始终坚持以诚心赢客户、以诚信赢市场的理念。她不仅用2年的时间还清了所有的借款,还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与昆明众多地产、园林绿化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她说:“诚信经营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成功之源。有时候一单生意虽然亏了,但还可以赚回来,如果亏了人心,就会因小失大,永远无法赚回了。”

不忘根本奉献爱心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企业22年发展进程中,李玉兰没有忘记村里的乡亲们,把近200名的富余劳动力安排到苗圃和公司里工作,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同时为当地困难企业、社会组织、村民献出爱心。

近年来,她为盘龙区困境、贫困儿童捐款近2万元,助资3名贫困山区儿童,希望他们享受愉快的童年。在新冠疫情爆发的时候,她为当地社区居民捐赠3千多只口罩,与社区居民共同做好防疫工作。2012年,在盘龙区政法委的大力支持下,她将自己投入近30万元苗圃基地无偿建为云南省第二家禁毒劳动教育基地,接纳昆明市吸毒戒断人员的劳动教育,使其恢复身心健康。“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发展自己”这是李玉兰常常对自己、员工及家人说的话。

回首过往,憧憬未来。李玉兰说:“创业是艰苦的,但只要有恒心,勇敢地去面对、去争取、去拼搏,恪守‘诚信’,生意才会越做越红火,事业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邓爱民:工程师23年如一日扎根一线,淬炼技术攻难关

邓爱民,男,197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云南交投集团监理咨询公司通衢工程检测公司副经理,高级工程师。邓爱民23年如一日扎根在一线,埋头钻研试验检测,曾经一个项目做45000个实验、出具39000份报告。数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在2018年9月云南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专业技能大赛中,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操作技能脱颖而出,荣膺专业技能大赛状元,2019年获得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扎根一线不动摇  勤勤恳恳写春秋

邓爱民,从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常年奔波在云南省各个公路项目的试验检测现场,驻扎在项目工地,通过自身的努力钻研和不断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试验检测工作经验,掌握了过硬的技术本领,练就了真本事,从一名试验员,一步步走向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并成为通衢工程检测公司副总经理。

坚毅战无不胜 奋发攻无不克

2009年,邓爱民所在的试验检测中心只有通过CMA计量认证并取得公路工程综合乙级资质才能启动后续工作。由于试验检测中心成立时间不长,人少困难多,在许多人看来,拿下资质简直是天方夜谭。为了不影响设计出图及完成相关资质的申报工作,他放弃周末休息时间,长期守在试验室,与设备吃喝在一起,开土、测液塑限、做击实试验,每天重复上百次最终,在完成日常繁重工作的同时,试验检测中心成功拿下公路工程综合乙级资质。

弘扬工匠精神 服务美丽公路

2017年底,邓爱民主动请缨担任怒江美丽公路试验检测项目负责人。怒江美丽公路是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国省干线改造重点工程,也是云南省交通扶贫“双百”工程之一。项目全长300公里,建设工期仅为26个月。怒江两侧山峰陡峭,受检桥梁临江而立,一边是水流湍急的怒江,一边是悬崖峭壁……每一次外检,他都一马当先,系着安全绳横跨怒江,屡屡上演“空中飞人”。由于项目的地域条件限制,为了确保检测及时并节约开支,他经常拉着满车的检测设备在工地上辗转,一去就是十几天。

创新驱动追求 智慧结出硕果

创新是产品的生命力,专利是企业的竞争力。在长期的项目工作中,不断出现的各种新挑战,使他意识到如果抱着老一套,老方法,迟早被淘汰,甚至成为公司发展的绊脚石。2017年,邓爱民参与研发的用于公路技术状况检测的平衡车,解决了在信号不佳的地区进行公路技术状况检测时需工作人员自行判断行走里程的问题,该项发明已获得专利,极具推广价值。2018年,他参与研究的一种用于桥梁荷载的快速测量设备,解决了常规铟钢尺不易固定、不便于操作、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该项专利已获批。

 

王光明:村民小组长脱贫致富感党恩,带病工作到最后时刻

王光明,男,1979年4月生,生前系河口县南溪镇大南溪村委会夹层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王光明从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全州“光荣脱贫户”,带领全村致富,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村民信赖的好支书,在强边固防一线积劳成疾仍带病坚持工作。他两次被评为南溪镇“优秀共产党员”, 2018年荣获“感动河口”人物提名奖,2022年1月被追授为河口县“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1月9日9时许,在南溪镇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现场,他庄严地投完自己的一票后,回到座位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跟党走,才能过上好日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王光明随父母从文山州马关县夹寒箐镇迁徙到了河口县南溪镇与马关县交界的山凹处,由于在两州、两县交界处,属地管辖不明,陆续迁徙而来的16户苗族人家成了无人过问的“黑户”。2005年5月,在南溪镇工作队的指导下,夹层村民小组和第一任村小组领导班子诞生了,王光明被推选为村民小组的副组长兼会计。

在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生活慢慢变好了,这让王光明深切地感受到共产党好、人民政府好。2010年1月16日,王光明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培养发展,最终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听党话,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话

2013至2014年间,夹层村民小组16户全部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光明记住了习近平总书记“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的话,带领大家修建进村道路。只要农活不太紧,他就要求寨子里的青壮年投工投劳,最终带领村民们让唯一的进村土路从过去只够1个人行走变成现在的三轮车可以走。

2017年,已是村民小组长的王光明带领全村整村搬迁到新址,鼓励村民们发展产业,种植香蕉、杉树等林木或农作物。2018年,夹层村民小组16户人家全部脱贫出列。到2020年,夹层村民小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383元,家家户户过上了好日子。

感党恩,我是党员我先上

南溪镇的大南溪村委会是一个抵边村,2020年疫情爆发后,王光明马上响应组织号召投身到了边境疫情防控的值守点位上。2021年8月至9月,边境一线要求修建物理隔离设施,王光明从执勤点下班后,还要到施工作业区开展清理工作,同时还要不定时到边境线上巡查。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王光明更忙了,由于长期熬夜、操劳过度,2021年11月他出现咳嗽、气喘的情况,夜间时常无法入睡。妻子、同事劝他赶快去医院检查,但他还是坚持工作。11月26日,由于病情严重,王光明在妻子的陪伴下到河口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查出心脏扩大、心律失常等病症。经过几天治疗,王光明又急急忙忙回到了执勤岗位上。12月16日,王光明因病情复发到解放军九二六医院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他还多次打电话询问执勤点的情况。12月27日,病情好转出院后在家休养时,也一直在工作微信里安排工作。

2022年1月9日,王光明参加南溪镇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投票,唱票结束后,王光明倒在会场的座位上,年仅43岁。

王光明同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他的故事是“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真实写照。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担当实干、乐于奉献,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李雪雁:铿锵女警殚精竭力30年  用生命诠释警察本色

李雪雁,女,1970年11月17日生,1991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派出所内勤民警、指挥中心副主任、教导员、主任,病逝前任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作为一名从警30年的老党员、老公安,李雪雁为个旧公安的建设和发展发挥着中枢、指挥、参谋的重要作用,奉献了智慧、汗水和生命!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认可和信任。她曾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受到省公安厅表彰2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和先进个人。2021年9月21日,李雪雁同志因积劳成疾,突发脑出血,医治无效逝世,生命年轮永远定格在了50岁。

坚守警营三十年,甘当绿叶衬红花

作为一名文秘工作者,她努力把指挥中心建设成为能为局领导提供可行性意见和建议的“参谋部”;作为一名综合情报信息工作者,她努力将指挥中心构建成情报先行先导,服务实战的“信息库”;作为一名指挥调度员,她努力将指挥中心打造成排兵布阵,精准发令的“司令部”。通过多年的努力,她进一步建立完善起了全局《个旧公安信息快报》《个旧公安信息研判》《个旧公安简报》《情况反映》等信息容量大、流通快速、兼容共享的信息网络,对全公安综合情报信息工作机制的确立作出了积极贡献。

铿锵玫瑰迎霜开,危难时刻显身手

2016年,李雪雁同志担任个旧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这副千斤重担,使是男民警也会望而生。但李雪雁勇敢担当,带领着民警们经受住了各种困难考验。2016年5月4日,个旧市突然发生了4.8级地震。逃离高层建筑是人的第一反应,但是李雪雁却从工位起身向顶楼的110指挥大厅跑去。她拨打完向局领导报告的电话就投入到了紧张的抗震应急指挥调度工作中。直到家人的电话打来,她才想起忘了和家里报平安。她率领指挥中心的民警们全力以赴加强抗震救灾期间社会面防控指挥调度工作,整个“5·04”地震期间,个旧市社会面治安平稳有序,未发生一起由地震引起的案件和事故。

巾帼须眉同相携,比翼齐飞永向前

李雪雁的丈夫马志祥也是个市公安局的民警。他们夫妻在工作上互相支持、齐头并进,在生活中相敬如宾、尊老爱幼。夫妻两人参加公安工作已30余年,两人热爱自己的事业,默默苦干在公安工作一线。在他们家有两个“怪”:三过家门而难入、夫妻同单位却难见面。尽管父母家离派出所不远,但他们常年与外地民警一起同进退,长期24小时值班备勤,埋头工作,无怨无悔,父母很少有机会见到儿子儿媳。

零落成泥碾作尘,暗香如故铸忠诚

在指挥中心,她永远是最晚回家的那一个,可她从未向组织提过一点困难,总是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她70多岁高龄的母亲说:“雪雁总说忙,很少有时间回来看我们。我劝她说‘你再这样不注意休息,身体迟早会吃不消’,可她却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人民服务’”。她一心扑在工作上,住院期间仍然放心不下工作,每天打电话和战友们沟通工作进展的情况,直到她昏迷再也无法拿起电话……

她走了,但她忠诚担当、敬业奉献、无私忘我的精神永远不会凋零,那一缕芬芳将鼓舞着战友们在她所挚爱的公安事业中继续前行,永不止步。

 

蒋文才:热心村民路遇车祸,见义勇为全力搭救受困人员

蒋文才,男,1967年9月出生,昆明市西山区海口街道蒋凹村村民。获评“昆明好人”的荣誉称号。

路遇车祸奋力搭救

2020年6月3日17时左右,一辆白色中型小货车途经高海高速公路辅道蒋凹坡段,因制动出现问题疾驰而下,撞上高海高速公路桥墩,驾驶员重伤,车体严重损毁,现场散落钱包、手机等财物。

事故发生时,从地里收工回家的蒋文才正好路过,他急忙上前施救。看着驾驶员被卡在驾驶座上,蒋文才首先想到的是把他拉出来,但经过多次尝试均不能打开车门。眼看着驾驶员痛苦加剧,蒋文才担心驾驶员伤势过重引发生命危险,决定立即卸载货物减轻驾驶室压力,再设法救出受困者。于是蒋文才迅速爬上车,争分夺秒把车上货物往车下扔。一边扔,一边向路过的行人大声求助,“快!快!出车祸了!快来救人啊!”听到呼救,同村两人加入卸货队伍。卸货途中,蒋文才突然感到胸口一闷、一阵头晕。同村两人让他回去休息,但听着伤者揪心的呼救,蒋文才缓了缓又立即投入到救援当中。随后,收到消息的街道应急队到了现场。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受困驾驶员成功获救,被送往医院救治,蒋文才如释重负,缓缓向家走去。可没走多远,他突然重重摔在地上,村民见状急忙将他扶起,送回家中。归家后,没过多会儿,蒋文才再次昏倒,家人随即将蒋文才送往医院。经诊断,医院及时为蒋文才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当蒋文才再次醒过来时,全然不知自己已经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见义勇为热心助人不止一两次

搭救遇险司机,这已经不是蒋文才第一次见义勇为了。2017年冬,一个宁静的午后,一辆满载硫酸危化物的罐车在高海高速辅道蒋凹坡段失控侧翻在耕地内,酸液泄露对驾驶员和周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蒋文才积极参与救援。2018年的一个冬夜,同一路段,一辆小汽车失控撞断护栏,车身卡在护栏间,情况非常危急。蒋文才闻声立即赶赴现场参加救援,驾乘人员及时获救......几十年来,无论邻居们谁家生活上遇到困难,蒋文才总是第一时间到场,忙前忙后,出力献策。“人活着,不能光为自己,做件好事心里总是踏实的。况且我做的都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事,不值得一提。”这就是蒋文才心中的想法。正因为怀着这样的朴实想法,使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做着好事。

 

肖美珍:平凡女子无怨无悔照料瘫痪远亲和丈夫,用爱撑起家庭希望

肖美珍,女,1956年12月出生,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二街镇肖家营村委会肖家营小组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只要提起她,村里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肖美珍悉心照料膝下无子的舅爷爷、舅奶奶近二十年毫无怨言,不离不弃照顾瘫痪的丈夫,她身上无私的精神、高尚的品德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成为全村人学习的榜样和楷模。荣获“昆明好人”的荣誉称号。

无怨无悔照顾瘫痪远亲18年

早在30多年前,肖美珍的舅爷爷和舅奶奶相继患病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且两位老人膝下无子,无人照顾。肖美珍见状,决定把两位老人接到家中照顾。当时肖美珍家中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丈夫为维持生计在外奔波,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就落在她一人身上。肖美珍每天都要为两位老人喂饭、接大小便、擦洗身子,为避免老人长时间卧床身上生疮腐烂,她经常帮老人翻身、按摩、勤换衣物。每一次的翻身擦洗对肖美珍来说都是吃力的,但她毫无怨言,耐心细致,一干就是18年。

1998年,两位老人相继离世,她又忙前跑后一手操办老人的后事。期间也有人对她为两位老人尽孝送终感到不解,但朴实的肖美珍却回答说:“我只是尽自己的能力陪他们度过一个安祥的晚年而已!”

丈夫突逢瘫痪,扛起家中重担

上天似乎并没有眷顾善良的肖美珍。2015年,肖美珍的丈夫刘金祥突发脑梗,经抢救虽然捡回一条性命,人却永远无法站起来了。肖美珍的生活仿佛一下又回到了多年前,她又开始每天给瘫痪在床的丈夫穿衣服、洗脸、修剪指甲、照顾大小便等。在照顾丈夫之余,家务也不落下,家里被她收拾得井井有条,里里外外干干净净。

丈夫的病情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但面对残酷的现实,肖美珍没有向命运低头,她每天起早贪黑把自己种的蔬菜挑到菜市场卖,以此来补贴家用。多年来,她始终不离不弃,用真心、细心和耐心化解着丈夫身体和心灵的痛苦,用无尽的爱延续着丈夫的生命,使原本不幸的家充满了温暖和希望。她的真情执着和高尚品德令每一个人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