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临沧市 >> 耿马:“链式”浇灌非遗人才之“花”
【字号:
【打印】

耿马:“链式”浇灌非遗人才之“花”

2024-04-18 来源:耿马县文明办
  近年来,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大力推动实施非遗传承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全域挖掘、传承培育、产才融合、搭建舞台组成的“链式”举措,使非遗人才之花灿烂绽放,非遗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深入全域挖掘,让非遗人才“破土而出”
  耿马将非遗文化传承纳入全县人才工作重要内容,开展非遗文化资源、传承人普查行动。分类建立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信息库,实行定期维护,动态管理。目前,全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30项,其中,傣族构皮手工造纸技艺 、傣族白象马鹿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全县共有非遗传承人74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7人。
  
  抓好传承培育,让非遗人才“含苞待放”
  依托“非遗进校园”、非遗传习基地、新时代文化实践中心(站、所)、乡镇文化站等载体,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的名师效应,采取“1+N”“老+中青少”“师带徒”的传帮带方式。以“互动交流面对面、文化传承手把手”的形式,常态化开展“傣族手工造纸”“象脚鼓制作”“白象舞”“马鹿舞”“紧那罗舞”等各类非遗培训班。目前,共培养学徒120余人。



  推动产才融合,让非遗人才“百花齐放”
  坚持把人才链嵌入非遗产业链,依托傣族构皮手工造纸、翁达藤篾编织、傣族古法制糖、户南土司贡茶制作等非遗传承人才优势,积极探索“非遗+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成功打造“芒团白棉造纸”“翁达藤篾鼓凳”等非遗产业品牌。2023年,孟定镇芒团自然村共产白棉纸180万张,年产值600万余元,成功打造“中华傣家造纸第一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勐撒镇翁达村共产藤篾编织产品2.6万件,年产值560万余元。



  搭建广阔舞台,让非遗人才“花开满园”
  以非遗人才为主体,成立耿马民族文化工作队,制作40余部优秀非遗文艺作品,通过搭建非遗人才展示平台,组织耿马民族文化工作队到昆明、上海、内蒙古、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在每年的傣族“泼水节”、佤族“青苗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中,组织耿马民族文化工作队上台展示才艺,在传统节庆活动中延续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涞镣•舞刀少年》《紧那罗》《涞阶恩赛•女创拳》《勐相耿坎.傣拳师》《嘎朵》等原创非遗文艺作品,先后荣获省级、国家级文艺大奖。原创《泼水舞曲》系列爆火出圈;耿马民族文化工作队于2022年4月被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表彰为“全国基层文艺院团先进集体”。
公告公示 更多>>
州市播报 更多>>
文明评论 更多>>
Copyright (c) 2021 云南文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省文明办 主办 云南文明网运营中心 承办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