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楚雄州 >> 楚雄大姚“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赵建美:医者仁心 将爱的足迹踏遍全乡
【字号:
【打印】

楚雄大姚“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赵建美:医者仁心 将爱的足迹踏遍全乡

2022-09-08 来源:大姚县委宣传部

赵建美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铁锁乡的一名医生,荣获大姚县第三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铁锁乡是偏远高寒山区,交通不便,群众出行就医十分困难。赵建美自1995年7月从楚雄州卫生学校毕业后回到故土,成为一名乡镇医生,几十年如一日怀着救死扶伤的梦想,足迹遍布全乡每一个角落、每一条山路,书写了一个个医者仁心的动人故事……

不顾安危 迎接新生

1996年3月的一个夜晚,拉巴小村一名产妇因腹痛伴胎膜早破需出诊。当时还没有什么交通工具,赵建美和同事小跑了近两小时才到达拉巴大河与等候的产妇家属汇合,因产妇家在河对岸,如果沿着河边走,路虽好走却还要花一个小时,但时间就是生命,赵建美顾不得自身的安危,果断选择从高处梭滑梯到达过河近路,脱掉鞋子、捞起裤腿蹚过了湍急的河流,上岸后还来不及喘一口气,又爬坡近20分钟,才终于到达产妇家中。经对产妇进行简单的处理后,决定将产妇抬着走山路转往卫生院接生,一路走走停停,到天亮时还未能到达,可产妇宫口已经全开,不得不在半路接生,在简陋的环境中接生困难重重,她和同事拼尽全力,才将产妇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但因新生儿脐带脱垂,实在回天乏术。顾不上悲伤,她们继续徒步把产妇抬到医院进行后续治疗。到达医院时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了,同事们手脚上都布满了划痕,饥肠辘辘、疲惫不堪,但是没有人有怨言,这就是医务工作者面对生死时,最真实的日常点滴。

2004年3月21日的一个深夜,铁锁乡永河村的一名孕妇因腹痛难产无法到卫生院住院分娩,产妇家属用摩托车到医院载赵建美和同事前往家中接生。车子行经杞拉么箐时不知什么原因车灯突然熄灭,当时可能是条件反射,赵建美想到的就是跳车后赶紧去拉住摩托车,不能让驾驶员出事,跳车后虽然没有大碍,但感觉就是腰腿疼痛、活动不便,不能立马起来,幸好驾驶员刹车后车灯再次亮起,那时车子的前轮已经在万丈悬崖的边缘了。惊魂未定的赵建美在驾驶员的搀扶下,再次乘车赶往产妇家中,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处理,终于助娩出一名男婴,可是胎盘没在时限内娩下,出血也逐渐增多,极有可能产后大出血,危及产妇生命。赵建美当机立断徒手剥离胎盘,经过努力,终于在次日7点多钟,将母子二人转危为安。

心系群众 医者仁心

2006年冬天的一个下午,一名中年男子背着一个昏睡的小女孩急匆匆来到诊室。“医生帮我看看孩子,已经发烧四天,未进食两天了”,孩子陷入昏迷状态,一测体温39.8度,身体已严重脱水,“怎么让孩子烧成这样才送来……”,赵建美本想继续指责,可孩子父亲说,“医生你帮我看会儿孩子,我去借一百元钱来付药费”,赵建美仔细打量了才发现,寒冬腊月里,孩子光着脚,身上也仅穿着一件脏兮兮的单薄衣服,孩子父亲身上也只穿了一件油渍斑斑的深色外衣,因衣服太破旧没纽扣,前胸几乎是裸露的,脚上一双凉鞋。刹那间,赵建美只觉得眼睛发酸,喉咙里像被一团异物堵住,她轻声说:“先看病,钱我给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治疗,小孩的体温终于恢复正常,赵建美回宿舍给父女二人煮了锅面条,又把自家小孩的衣服和鞋子收了几套让他们一起拿去,到留观的第三天上午,孩子终于病情稳定不再发烧了。她掏出钱包里的四百块钱,其中两百块结清了三天的医药费,又将仅剩的两百块给了孩子的父亲,这个憨厚淳朴的山里汉子就说了一句“谢谢赵医生,钱以后一定还”。男子名叫李树福,从那以后,只要知道赵建美到七棵树(李树福所在的村子)下村,都会邀请她和同事到家里吃饭,离开时会一直目送车子直到看不见。不仅如此,他每次到乡上办事或赶集都会到医院来,有时从衣兜里掏出一把板栗,有时拿出两个水果、有时是一把雪白的南瓜子……他不善言辞,每次放在办公桌上后就坐在椅子上笑笑。在他身上,赵建美感受到虽然语言障碍有不便,但他们却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便是她扎根大山的动力。

像这样的事,在她的职业生涯中不胜枚举,哪家有人病了,一个电话过来,便立即上门诊疗,为了出诊顾不上吃喝,顾不上父母和孩子的时候更是不在少数。赵建美说:“我深知看病救人是一个医生的职责,但作为医生,精湛的医术不是全部,更需要一种沟通、一份关怀、一种责任,不论老少、贫富都一视同仁,真诚付出,才能收获更多快乐。”

公告公示 更多>>
州市播报 更多>>
文明评论 更多>>
Copyright (c) 2021 云南文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省文明办 主办 云南文明网运营中心 承办 京ICP备100314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