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云南文明网首页 >> 丽江 >> 一面旗、一块碑、一座亭,讲述云南丽江民族团结故事 云南文明网

一面旗、一块碑、一座亭,讲述云南丽江民族团结故事

发布时间:2022-04-21来源:丽江市古城区融媒体中心

“团结亭”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玉河广场,亭内有一块“锦旗碑”,源于70余年前的一面锦旗,铭记了一段感人的历史往事,记录了丽江各族人民70多年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一面红色锦旗,是丽江各族人民心向党的见证

锦旗的故事起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消除历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阂,疏通民族关系,密切政府与各民族的联系,加强民族团结,根据毛泽东主席的建议,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派出中央民族访问团深入民族地区开展慰问活动。

1950年10月9日,以夏康农为团长的中央民族访问团西南第二分团来到丽江,开始了历时一个半月的宣传慰问活动。访问团通过对民族上层人士和民族代表的个别访问,召开民族联谊会和座谈会,开办丽江助产训练班,向少数民族同胞赠送毛主席的题词锦旗、纪念章和日用品等方式,调解了民族纠纷、消除了历史隔阂、宣传了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10月18日这天,在欢迎访问团的联欢大会上,参加丽江专区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向访问团献上了这面锦旗。锦旗顶端绣着“敬献给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字样,中间用汉、藏、彝、纳西、傈僳等6种民族文字绣着“我们永远跟着你走”字样,底端是云南丽江18个族群的名称落款及赠送时间。

后来这面锦旗被收藏在云南民族博物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云南实践”展厅里,向千万游人讲述着云南民族团结的故事。锦旗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民族精神的传递。

一块跨越70余年的石碑,是民族团结精神的不断延续

锦旗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民族精神的传递。2021年,古城区决定修建“团结亭”,并将这面意义重大的锦旗拓印制成“锦旗碑”,永久陈列在亭内。

如今,锦旗上的“摩些”改为纳西族,“摩梭”归并为纳西族,“俅族”“西番”“民家”分别被识别为独龙族、普米族、白族,“那马”“勒墨”归并为白族,“他鲁”归并为彝族,并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民族平等和整族脱贫,同全国一道步入小康社会,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历史性飞跃。

锦旗上“我们永远跟着你走”的铮铮誓言,表明了丽江各族人民一心跟党走,永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决心;体现了丽江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愿望,“锦旗碑”代表了丽江古城各民族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

目前,古城区正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截至2022年3月,古城区获得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个;获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村)25个,获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5个、示范单位75个、示范户40户、先进个人8人,涌现出“维和英雄”和志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建成等一批模范典型。

一座新修的小亭,是传承与折射民族团结的情怀

2021年10月10日上午,古城区“团结亭”“锦旗碑”揭牌仪式举行。

古城区委相关领导在揭牌仪式致辞中表示,进入新时代,我们仍要高举锦旗传递的精神,传承好丽江各族人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优良传统,谱写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古城新篇章,以不断增强的民族团结进步伟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新建的“团结亭”小巧精致,立于亭中央的“锦旗碑”尤为醒目,亭子的楹联上则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古城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民族团结、弘扬革命精神又一个重要阵地,对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它代表了一种历久弥坚的国家制度,告诉人们,没有包括民族平等团结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群众今天的幸福生活;它也见证着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为了边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幸福,牢记使命与担当,数十年如一日的奋力拼搏。